Cartier 全新《En Équilibre》頂級珠寶系列,以「平衡」為核心概念,從結構、材質、色彩到情感,展現品牌對和諧美學的極致詮釋。從鏤空幾何結構中的祖母綠Traforato項鍊、猶如空氣輕紗的HYALA玫瑰金項鍊,到美洲豹盤踞珊瑚之上的雕塑級Panthère Orbitale,皆展現了卡地亞的精湛工藝以及獨特平衡美學。
亮點一:從祖母綠出發──Traforato 項鍊的幾何靈魂
Traforato 項鍊以三顆來自哥倫比亞的八邊形祖母綠為出發點,寶石各具尺寸與形態,宛如被建築師選中的結構核心,串聯整體設計軸線。Cartier忠於「寶石主導設計」的傳統,讓祖母綠決定了整體構圖的張力、配色與平衡方式。
項鍊採用白K金,結合縞瑪瑙與鑽石鑲嵌,構築出如幾何織網般的鏤空視覺,層層堆疊間保有極致輕盈感。黑、白、綠三色交織構成品牌標誌性的色彩語言,而寶石光影在結構鏤空間游移,創造動態的「視覺節奏」。這不僅是一件項鍊,更是一座建築語彙的縮影,是以寶石為基點,延展出時間、空間與美感深度的高級珠寶詩篇。
亮點二:雕塑中的豹影──Panthère Orbitale 項鍊的野性詩學
作為Cartier最具標誌性的靈獸,美洲豹從不僅是造型符號,更是品牌精神的凝聚象徵。Panthère Orbitale 項鍊中,一頭豹身以縞瑪瑙與鑽石精緻雕刻的美洲豹躍然浮現,其豹眼鑲嵌祖母綠,凝視之中帶有野性與優雅交融的張力。
這頭栩栩如生的豹身盤踞於一顆高飽和的橘紅色珊瑚之上,四周圍繞紫水晶與精巧小珠,構成一個動態環繞的視覺背景。從色彩選擇到立體結構,皆呼應了品牌將動物意象與寶石敘事結合的創作邏輯。Panthère Orbitale 彷彿一場將自然神話與雕塑工藝結合的動態敘事,是Cartier百年動物美學的進化表徵。
亮點三:輕盈不設限──HYALA 項鍊的空氣感工藝
HYALA 項鍊看似簡約,實則蘊藏複雜的佩戴工程與隱形結構工藝。整件作品以輕如霧氣的玫瑰金打造出如絲緞般的珠寶薄層,緊貼頸部曲線,幾乎感受不到結構存在。寶石的鑲嵌採用無座台技法,讓鑽石與彩色藍寶石如同漂浮於肌膚之上。主石是一顆5.71克拉的橢圓形切割鑽石,下方搭配梨鑽石,為視覺帶來延伸與律動感。整體呈現出一種高級珠寶極為罕見的「貼膚透明感」,是佩戴與身體共鳴的極致實踐。
亮點四:動態中的靜美──SHITO 項鍊的不對稱張力
SHITO 項鍊是《En Équilibre》對於「臨界平衡」的最純粹演繹,一對總重達49.37克拉的尚比亞祖母綠以不對稱方式懸掛於項鍊兩端,打破傳統對稱設計的穩定視覺,卻意外創造出更具張力的視覺焦點。整體結構由鑽石與祖母綠交織的兩條簡約線條構成,在前方以X形鑲嵌交匯,後方則透過可調節鑲鑽扣環收束,形成前後呼應的動態結構。
Cartier於此作中展現的,是一種「有意的失衡」所產生的美感張力。它提醒觀者,真正的穩定未必來自對稱,而是來自比例與感知的精準拿捏。SHITO 是動中見靜、輕中見力的結晶體,深刻展現品牌對當代珠寶形式語彙的進化理解。
亮點五:孔雀靈感的流動構築──PAVOCELLE 的光影鏤空詩學
PAVOCELLE 中心寶石為一顆重達58.08克拉的錫蘭藍寶石,圓潤飽滿,其形態如孔雀眼狀斑紋般吸引目光焦點。Cartier將此自然意象轉化為可佩戴的藝術:鏤空的放射結構如同展開的尾羽,寶石光澤在層層交錯的幾何語言中綻放出動態閃爍。
作品依循Cartier「可轉換珠寶」的創作傳統,可靈活轉換為胸針或吊墜,增加實用性與造型延展。PAVOCELLE 彷彿一段介於建築與編織之間的視覺旋律,是對自然形式與幾何邏輯融合的精妙詮釋,也標誌著Cartier於動物主題之外,對飛禽元素的深度探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