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atejust精装书概要导读 解析劳力士如何横跨政治、历史与奢华文化

近期表迷关注的外文新书《Oyster Perpetual Datejust—A Watch that Made History》不仅是一本关于手表的书,更是横跨历史、政治与风格的叙事。作者Nicholas Foulkes在劳力士官方的档案支援下,完成了这部224页的巨作,对收藏家或设计爱好者来说,它并非纯粹的产品志,而是一部关于现代奢华文化的历史编年记录。


▲Source:Wallpaper*

这本与《Wallpaper》杂志合作发行的专书延续了Foulkes先前撰写《Oyster Perpetual Submariner》的成功经验,但焦点从深海转向权力殿堂。Datejust如今不再只是「准确报时」的机械产物,而成为「社会地位」与「历史时刻」的象徵,从政坛巨擘到文化领袖,它在无数历史照片中闪耀,成为见证者,也成为文化的一部分。

从机械创新到身份象徵

书中的核心叙事,聚焦于Datejust如何在20世纪中期成功跨越机械与文化的界线,成为社会身份的象徵,Foulkes并未用商业口吻讲述行销策略,而是透过人物与时代背景,揭示这款手表如何与「力量」产生连结。他特别描写劳力士如何让Datejust出现在关键人物的手腕上,举凡英国首相邱吉尔、美国总统艾森豪、民权运动领袖马丁·路德·金恩,乃至苏联领袖布里兹涅夫,这些人物横跨东西阵营、不同价值观,却在腕间共享同一象徵:坚毅、权威与信念。


▲透过政治与名流连结,Datejust成为成功象徵,书中揭示劳力士如何以精准策略打造社会地位符号。Source:Wallpaper*

书中还提到邱吉尔对自己佩戴金色Datejust的自豪感,那份对于「成就的外在表徵」的骄傲,正是劳力士在20世纪中叶所塑造出的文化密码,Foulkes更没有迴避虚荣与权力的交错,而是揭露了「佩戴一只劳力士」如何成为人类社会对成功的具体表达。

技术革新与品牌精神的交织

儘管书名聚焦Datejust,但Foulkes并未忽略品牌整体的发展脉络,他细腻地回顾了创办人Hans Wilsdorf的远见与决断,从防水表壳的诞生、蚝式(Oyster)命名的灵感,到自动上链机构(Perpetual)的技术突破。书中穿插大量历史文件、公司内部信件与建筑图稿,让读者能看见劳力士如何从伦敦起家,并在日内瓦建立第一座现代化总部,这些内容并非冷冰冰的年表,而是用行家角度带出企业文化的演变,让「瑞士制造」三个字背后的精神更加立体。


▲除品牌发展史外,书中特别聚焦女性Datejust的历程,透视手表与女性角色间的文化演变。Source:Wallpaper*

在技术层面,Foulkes特别着墨于两项经典设计:Jubilee表带与Cyclops凸透镜,前者代表Datejust的识别特徵,后者则象徵品牌对功能性与识别度的极致追求,作者细述劳力士如何捍卫这些设计的专属性,确保每一项创新都成为市场标准。

甚至对近代的设计修正,书中也採取开放态度,例如Datejust II因比例失衡而被后来的Datejust 41 取代,这段历史被当作「品牌自我修正能力」的象徵,让读者看见劳力士在保守形象背后的持续演进。

女性手表与性别意识的演变

在众多章节中,Foulkes对女性Datejust的书写尤其引人注目,他以广告史的变迁为线索,回顾从1940至1970年代的视觉语汇,一探那些带着明显性别刻板印象的广告,如何随着社会变化逐渐转型。

早期的广告将女性描绘为「优雅配件」的佩戴者,而非独立的使用者;但随着社会运动兴起与女性职场角色的提升,劳力士开始转变语言,Foulkes援引大量图像与文案,呈现品牌如何在八〇年代以「自信与能力」取代「柔美与依附」。这不仅是手表历史的一部分,也是一场文化进程,女性版Datejust不再是男表的缩小版本,而是一种力量与独立的象徵,作者成功将这个章节变成劳力士与性别平权对话的历史记录。


▲在官方授权下,书中收录珍稀档案、历史文件与经典广告,完整呈现Datejust的时代印记。Source:Wallpaper*

时代见证与名人叙事

进入现代篇章,Foulkes将笔触转向今日的"Testimonee"——品牌代言人。从费德勒(Roger Federer)到Coco Gauff,这些人物不只是品牌代言人,更代表劳力士在当代对「卓越」的诠释。书中收录的照片与文件品质极高,从历史手表的高解析图像到旧式广告原稿,让整本书如同一本「可翻阅的博物馆」,这些视觉资料不仅增添阅读乐趣,也体现劳力士一贯的纪录与保存精神。透过这些真实人物的故事,读者能感受到Datejust作为「时间见证者」的角色,它广泛出现在网球赛场、政治会议、艺术展场,无论是荣耀或动盪,始终在历史瞬间中闪耀。

美中不足:遗漏与空白的阅读反思

即使如此,这本书仍留下几个让资深表迷略感遗憾的空白,最明显的,或许是对Oysterquartz型号的完全忽略,考虑到石英革命对制表业的巨大冲击,以及那段时期Datejust特有的高科技表壳设计,这样的缺席显得有些可惜。此外,像快速日期调校(Quickset)、蓝宝石水晶镜面(Sapphire Crystal)等重要转折,也仅被轻描淡写,某些章节的篇幅分配似乎不尽合理,例如Turn-O-Graph佔了八页,奢华的Pearlmaster七页,却对Oysterquartz只字未提,这让部分收藏家难免心生困惑。

然而,这些遗憾也恰恰提醒我们,Datejust精装书的核心并非技术年鑑,而是文化史,它用叙事的方式捕捉手表与时代的共鸣,这种选择也让全书在文字气韵上更具文学性与可读性。


▲作者深入解析表带与凸透镜等关键设计,带出劳力士在技术细节与专属识别上的创新精神。Source:Wallpaper*

理解时间的另一种方式

合上书页、回望《Oyster Perpetual Datejust—A Watch that Made History》的篇章,会发现这不仅是一本关于劳力士的出版物,更是一段关于人与时间关系的思考。Datejust之所以成为经典,并非因为它最昂贵或最复杂,而是因为它与历史同在。它出现在胜利的讲台、外交场合、历史演说的瞬间,也存在于日常生活的细节裡,正如 Foulkes在书中所暗示的,Datejust代表的不是时间的流逝,而是「成就被记录下来的那一刻」。

对钟表爱好者而言,这本书值得收藏;对文化研究者而言,它是一部关于现代奢华象徵的研究文本。劳力士在其中展现的不只是品牌力,而是一种历史被凝视的方式。

《Oyster Perpetual Datejust—A Watch that Made History》以文字与影像重构了20世纪以来「手表」与「身份」的互动关系,它兼具叙事魅力与历史深度,让人重新理解时间的可见形式,对于那些相信「一只好表能见证一个时代」的人来说,这本书是一场值得细读的文化旅程。